農機專家 李社潮
秸稈覆蓋條耕技術是我省黑土地保護性耕作中主推模式之一,條耕機是其配套作業的關鍵機具,購買并使用這種機具的農民越來越多。在條耕機的使用過程中,必須突破傳統旋耕類耕整地類機具作業思維,嚴格按照秸稈覆蓋條耕技術規則標準和玉米秸稈覆蓋還田條耕種植技術指引,規范精準作業,才能保證符合“高質多補”的要求。
規范條耕寬度。條耕一般采用秸稈覆蓋下寬窄行種植方式,動土作業寬度根據寬行留存秸稈覆蓋量和保護土壤、保墑的需要,同時可以滿足播種要求而制訂規范的。一般條耕寬度建議控制在整機作業幅寬的50%,例如原65厘米的壟距,條帶耕幅寬度不宜超過65厘米。
規范條耕深度。這也是條耕機“高質”作業一個不可或缺的標志。條耕是屬于少耕作業,僅耕作待播種行(帶)的目的,就是耕作整理出一個潔凈平整的待播種床即可。對平崗地的條耕深度,原則不應超過10厘米,只對表土層進行淺耕,不宜造成失水失墑,反而利于鎖住沒有耕作層以下的底墑。同時,保證種子可以播在緊實的土壤上,加之鎮壓,有利于播后引墑提墑,充分利用底墑,確保一次播種拿全苗。
規范精準鎮壓。種子萌發生長的土壤理想壓強在0.5-0.6千克/平方厘米之間,我省普遍土壤適宜玉米作物生長的容重為1.27克/立方厘米左右。有的條耕機鎮壓機構,當作業速度過快或過低,會出現鎮壓強度不夠,待播種行上出現裂條,會造成加速失墑等問題。控制好條耕機作業速度,優先選用具有強制鎮壓功能如液壓馬達驅動鎮壓的條耕機。
規范秸稈覆蓋。秸稈全量或者大部分秸稈覆蓋,這是保土保水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機質,支撐玉米持續提單產增效益的重要一環,更是條耕技術的關鍵要素。我省開展的條耕試點,也是定位強調“秸稈覆蓋條帶耕作技術”,秸稈覆蓋是前提,強調綜合考慮秸稈覆蓋率等因素。因此要盡可能提高秸稈覆蓋量,機具作業時能夠向秸稈覆蓋帶兩側適當覆土。對于低洼易澇地塊,條耕作業寬度和深度可適當增加。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